新時期內貿物流企業的創新與發展路徑
2022-07-12362次
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,要加強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,完善服務質量供應體系。貿易型物流企業在我國物流經濟中占有重要的比重,但也存在著發展模式粗放、發展成本高、風險點多、不可持續等問題。加快轉變發展思路,創新發展路徑,實施全面創新,以適應物流業整體環境變化,已迫在眉睫。
拓展新時期內貿物流企業創新發展路徑
一是構建現代專業物流服務體系。在生產***經濟快速變革和更新的背景下,傳統商貿物流企業應積極運用專業發展理念,加大高質化、專業化、精細化的戰略投入,創新和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,整合優化運輸、倉儲、裝卸、包裝、加工、配送、回收等功能,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技術和裝備體系,努力加強鐵路、港口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,水路、貨運樞紐、貨場以及物流園區、基地、平臺、中心、倉庫、終端網點等重要節點設施。
二是構建綜合性物流金融服務體系。物流金融是傳統商貿物流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點。在商業保理、融資租賃、倉單質押、代客結算等業務的基礎上,進一步開展細分市場信用風險管控、資質評估、授信等新型金融服務,實現金融業務的利潤覆蓋不斷擴大。同時,加快拓展海外物流金融市場盈利能力,創新**物流金融保理業務,提供貿易融資、質押轉讓、會計處理等綜合性物流金融服務,評估監管和買方對**市場的信用擔保,涵蓋資本服務、管理服務、規范服務、信用保險服務和信用評估服務等。
三是建立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體系。在全面提升我國物流業全球互聯互通水平的背景下,為適應擴大**貿易的需要,貿易型物流企業應加強傳統**商品貿易的服務能力和范圍,拓展服務種類,提高供應鏈上下游貿易資源的管理和整合能力,合理利用外匯差價、稅收差價和利率差價的優勢,提高企業的全球融資能力和**競爭力**市場競爭力。一方面,依托傳統資源優勢,進一步拓展大宗商品貿易業務,完善全球貿易物流網絡和信息平臺。另一方面,加強全球供應鏈管理和服務能力,依托**運輸和貨物貿易體系,加強與全球研發企業、生產企業、貿易企業、金融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供應鏈合作,綜合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,構建全球物流貿易和供應鏈服務體系。
四是發展綠色物流和循環物流產業。加快金融融資向產業融資轉變,把綠色物流、清潔能源、節能環保等朝陽產業結合起來布局融資,并利用貿易資源優勢,提高企業融資水平和整合經營能力。比如,結合加工再制造業發展需要,充分利用物流技術裝備體系、物流園區、物流基地、智能倉儲等基礎設施和配套技術,重點發展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區的逆向物流業務和回收物流服務。研發應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和現代物流管理技術,采用低能耗、低污染、低排放的交通工具,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循環利用,實現工程機械、廢舊汽車等產品的回收再制造能力,完善回收物流體系和廢棄物物流體系,推進綠色物流和回收物流產業建設。
五是搭建高等物流產業研究平臺。物流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生產***業,在政策研究、戰略咨詢、行業標準制定、績效評估、法律法規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或差距。傳統商貿物流企業可以在現有研發體系的基礎上,努力構建國內外先進的專業高等物流產業研究平臺,通過智庫咨詢研究,積極參與**物流產業發展戰略規劃,專業評估等方式,旨在構建我國現代物流產業體系,構建物流市場機制,優化物流基礎設施網絡,以及物流產業區域聯動發展路徑,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,區域物流與**物流協同發展、物流產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、物流裝備信息化與智能化、綠色物流、應急物流、軍民一體化物流等重點領域開展產業咨詢研究。
把握新時期內貿物流企業創新發展重點
專業的第三方物流。加強品牌、管理、專業技術、專業人才和基礎設施建設,完善專業第三方物流服務體系。加強縱向管理和橫向結合,發展連鎖經營、綜合采購、倉儲配送模式,創新終端集中配送、聯合配送、多式聯運等模式,不斷拓展物流服務種類和內容,深入整合到生產領域、流通領域、回收領域,為整個產業鏈體系提供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,集貨物采購、包裝分揀、倉儲管理、中轉運輸、流通加工、配送、回收等為一體專業的物流服務。
現代物流網絡。以物流節點和渠道為基礎,以物流基地和物流園區為重心,加強“節點+渠道”、“干線+支線”的現代物流網絡布局,繼續挖掘區域經濟、政策、區位等優勢資源,形成跨區域聯動、要素集聚、協同創新的物流網絡支撐體系。一方面,以物流基地、園區為內部核心節點,以港口、貨運站、公路口岸、機場為外部輔助節點,以干線、支線、專線為主要和次要物流通道,構建和完善企業內外部物流網絡。同時,要加強物流網絡各要素的整合,繼續推進服務業、貿易、制造加工、金融等領域的優勢互補,增強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品牌等優勢,限度整合物流網絡資源,形成資源共享、功能互補、互聯互通的一體化物流基礎設施平臺,整合供應鏈企業和生產***企業,提高高質物流服務的支撐能力。
綜合物流金融。在鞏固現有財務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基礎上,加快拓展物流金融業務類型,進一步推廣包括信用風險控制、銀行項目授信等在內的國內外細分市場的新型物流金融產品。積極發展新時期商業保理業務,為廣大中小物流企業提供融資服務,重點提供應收賬款管理等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,中小物流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與信用監督評價。同時,以激活應收賬款、加快資金周轉為導向,推進融資租賃業務與商業保理業務的融合,促進中小微物流企業與生產***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合作,通過設立融資性擔?;?、加強銀行擔保合作等方式解決中小微物流企業融資問題。
多層次電子商務。借助o2o等電子商務模式,加強企業線上線下服務能力,幫助商貿物流企業實現有針對性、準確營銷,擴大潛在客戶群。
智能信息平臺。加強自動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物流技術的研發與創新,促進物流信息的集成與共享,促進物流業務流程的透明與共享和供應鏈管理的集成。建立大數據應用系統,實現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實時分析判斷、績效評價和趨勢預測,提高企業決策的抗風險能力。
全球供應鏈管理。加強企業供應鏈發展戰略布局,規劃和明確信息流與現實物流的范圍、結構、匹配模式、供應鏈整合的管理體系、運行機制和專業要求,從而使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成為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。依托互聯網和智能物流信息平臺,建立供應鏈管理新技術、新標準、新模式,構建智能管理、網絡支撐、企業共建共享的新型智能供應鏈體系。
現代物流園區。建立現代物流園區和物流產業基地,拓展企業管理、信息管理、商品管理、流通管理、回收利用、評估監督、共性技術研發等系統化物流服務。在此基礎上,強化資金管理結算、信息系統建設、金融等綜合服務能力,結合區域產業優勢,推動物流園區與制造業、商業、金融、交通等領域融合聯動發展,提升園區專業服務能力,構建區域輻射力強的物流園區發展模式。
高級物流智庫。以高水平物流智庫建設為指導,加強企業科技創新平臺和咨詢研究平臺建設,提升行業研究能力,使智庫具備全球市場服務能力。